十分高兴应邀出席此次大韩商工会议所举办的网络研讨会。我今年1月底来韩履新至今已有4个多月的时间,这一期间正值新冠疫情全球暴发并蔓延全球,不久前中国“两会”也顺利闭幕。我愿借此机会向韩国经济界的各位朋友介绍中韩抗疫合作、中国两会有关情况,并就后疫情时代中国吸引外商投资有关举措、中韩经贸合作等进行交流。
一、关于中韩抗疫合作
文在寅总统曾公开表示,“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并当面对我说“助邻即助己”。在中国抗疫关键时刻,文在寅总统专门打电话给习近平主席,对中国人民遭遇疫情表示诚挚慰问,积极评价中方应对疫情所作巨大努力。在中国有困难时,韩国作为友好近邻,坚定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体现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邻里情、朋友义。5月13日,习近平主席再次同文在寅总统通话,两国元首高度评价中韩国内疫情管控,一致认为中韩抗疫合作富有成效,不仅服务了两国各自抗疫大局,诠释了“好邻居金不换”的道理,也为全球抗疫积累了有益经验,树立了合作典范。
中韩两国在此次抗疫中互相支持与帮助是多方面的。在物资互助方面,中国疫情吃紧时,韩国朋友积极伸出援手,之后韩国疫情恶化,中国政府和各界积极向韩方捐赠和出口防疫物资。在联防联控方面,中韩率先成立了两国外交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加强协调,形成抗疫合力。在分享经验方面,中韩双方及时共享了包括政府管控、医疗资源调动、临床应对在内的各方面抗疫信息经验。可以说,中韩两国交出了抗疫国际合作高分答卷,都是此次疫情大考的“优等生”。习近平主席和文在寅总统应邀在世卫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呼吁世界各国携手合作抗疫。我们将继续落实好两国元首共识,与韩国朋友并肩战斗、共克时艰,争取早日彻底战胜疫情。
中韩双方充分发挥两国政府间跨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协调作用,5月1日起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通了便利商务等重要急需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为恢复必要经贸往来和生产生活亮起了“绿灯”,这在当前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快捷通道”的建立是双方携手落实元首共识、深化抗疫合作的一大创举,也是为全球步入后疫情时代、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将有力引领两国从抗疫“战时状态”进入防疫与往来并行的“新常态”,给因疫情受创的世界经济注入强大信心与动力。
截至目前,已有多个企业利用包机方式往返中韩“复工复产”,1000余名韩国企业人员享受到这一制度安排带来的便利,中方已扩大了“快捷通道”适用省市范围。相信未来一段时间里,将为两国更多人员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期待“快捷通道”为两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稳定地区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作出更多贡献。
二、关于中国两会
今年中国两会刚刚在北京胜利闭幕,韩国朋友非常关心。会议回顾了2019年和今年5月以来中国各方面工作和各领域改革发展的成果,对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的全方面发展作出部署。总的看,尽管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依然完成了2019年主要目标任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侵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采取严格管控措施,积极救治病患,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14亿人民基本生活。同时,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及时有效促进了保供稳价和复工复产。目前中国社会逐渐恢复生机活力,再次展现出中国经济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中国国内也面临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金融风险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等问题。面对这些挑战,“两会”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了有针对性的部署。今年,我们将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推进居民收入与经济实现同步增长,同时我们还将持续着力加大金融风险和环境污染防控力度,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此次中方采取了几项“保民生”重大举措。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为的就是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我们提出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人民币,同时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抗疫特别国债,这两个“1万亿元”直接转给地方,用于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民生兜底举措;我们还将继续加大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力度,包括全年给企业新增减负2.5万亿元,通过“组合拳”为企业解困,保住市场主体活力等。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外贸、积极利用外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同世界各国经贸合作,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此次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鉴于香港涉及国家安全的相关制度体系薄弱,中央从国家层面进行有关立法,补上了其在国家安全存在的漏洞,以确保“一国两制”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此举是中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这将有力维护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国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将切实保障香港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
三、后疫情时代中国吸进外商投资举措
为应对疫情给外资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续为在华外资企业营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先后发布了做好稳外资工作的有关通知,坚持推动“促增量、稳存量”并举。一是积极帮扶外资项目和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制度,重点支持龙头外资企业及其关键配套企业加快恢复产能,解决企业外部要素保障问题,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二是加强新增重大外资项目跟踪,保障在建外资大项目配套服务,帮助协调返岗、物资、物流等方面问题,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方面要素保障,通过“一对一”服务、实施“直通车”等方式为外资大项目落地提供便利;三是全面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过去三年,中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93条减至40条,今后还将进一步压减条目,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取消了施行近18年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限制,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不对外资准入单独设限,新能源汽车和部分金融领域允许外商独资;四是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将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落实税收等政策优惠,欢迎更多外资企业在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及中国中西部、东北地区扩大对华投资;五是进一步推进外商投资“放管服”改革,提高外资项目备案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简化外资项目核准手续,切实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审批不出区”、“最多跑一次”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