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明在韩国外国语大学演讲(全文)
2020-07-16 19:09
 
 
   
     7月16日,邢海明大使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发表演讲,全文如下:    

  互学互鉴 合作共赢  

  ——驻韩国大使邢海明在韩国外国语大学的演讲  

     

  尊敬的金仁喆校长,  

  韩国外国语大学的教授和同学们,  

  中韩两国的朋友们:  

  大家好!“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很高兴能够在这风朗气清的日子出席韩国外国语大学示范孔院揭牌仪式,作为在韩首家示范孔子学院可喜可贺,这也说明韩国外国语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合作愉快且成果丰硕。借此机会,我受邀与在座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进一步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  

  1931年12月2日,中国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就职演讲中说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据了解,韩国外国语大学自1954年建校,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从最初的中、英、法、德、俄5个语言学科,发展到了现在拥有45种语言教学与研究学科规模,国际化程度居全韩第一,历史学和现代语言学等学科都位居韩国第一,为韩国经贸发展以及政治外交等领域培养了众多人才,也从最初的一所外语专门类大学成功转型成综合性大学,吸引了全球88个国家的554所大学和教育机构签署协议,这其中就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中国名校。尤其自2014年,金仁喆校长就任后,听说每年都要去中国访问两三次,到目前应该也快成为“中国通”了。这些成果不仅是韩国外国语大学“真理、和平、创造”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也看到了韩国外国语大学“让韩国拥抱世界、让世界走进韩国”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与实践。  

  语言是国际交流的工具,是增信释疑的载体。1992年中韩建交,开启双边关系崭新时代。我是最早一批来韩建馆的中国外交官之一,能够先后4次来韩常驻工作,亲眼见证中韩关系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就得益于我学习外语的经历,得益于我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正是因为学习了语言,才能够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一个民族的思考,才能够认知文化的差异与理解的误区,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为了国家间的友好发展牵线搭桥,为两国人民的切身利益有的放矢。  

  韩外大在最早开设的5门外语中,我注意到就有中文教育。中韩是友好近邻,中韩两国人民交流历史源远流长,中韩两国是实实在在的“地缘相近、文缘相通、人缘相亲”,历史上也有很多人物为不断发展中韩友好积累了宝贵财富。今年,中韩两国都遭受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韩国友人在第一时间向武汉伸出的援手,我们也在大邱深陷危机时紧急驰援。疫情发生以来,韩政府等各界人士表示韩中两国是近邻,邻居间面对困难应当相互支持、相互帮助。韩国驻华大使馆挂出写有“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字样的横幅,首尔市地标性建筑打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传递出韩国同中国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强烈信号。在韩外大学校正门也挂上了大横幅“我们都是韩国外大的学生,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引用韩国俗语“雨后地更坚”来表达两国的患难真情。同样,在运往大邱的物资车辆上,我们大使馆也张贴引用了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在《双磎寺真鉴禅师碑铭》开篇中的一句话“道不远人、人无异国”,来表达中国人民对韩国朋友的关心与支持。5月13日,习近平主席再次同文在寅总统通话,两国元首高度评价中韩国内疫情管控,一致认为中韩抗疫合作富有成效,不仅服务了两国各自抗疫大局,诠释了“好邻居金不换”的道理,也为全球抗疫积累了有益经验,树立了合作典范。韩国外国语大学作为韩国外交官的摇篮,我衷心的希望贵校能够在中文教育的基础上,重视理解教育,助力两国发展,多培养有益于两国友好关系的语言专家和文化使者。  

  语言是互学互鉴的前提,是多学科交流合作的保障。作为一名外交官,我深知语言学习的重要,当我拿起韩文报纸直接获取资讯时,我能感受到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畅快,当我直接用韩语和韩国朋友交流时,我能感受到信息与情感同时抵达的高效。以此次疫情为例,中韩两国都走出了适合自己抗疫之路,赢来了来之不易的抗议成果。同样,世界各国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道路权利,但在发展道路寻找的过程中,既要靠探索实践,也要靠互学互鉴。毋庸置疑,语言就是我们互学互鉴的前提。但是,光有前提还不够,我们还应在语言交流的基础上,扩展到教育领域的多学科交流合作中,进一步加强学生交流、教师交流与科研合作等方面,这是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前进方向。据了解,目前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就读中国留学人员包括1211名本科生和351名研究生,占到韩外大全部留学人员的67%,是最庞大的留学人员群体。就在几天前,我出席了2019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颁奖仪式,该奖学金于2003年开始设立,授予对象是海外留学人员,目前在34个国家实施。2019年度,全球获奖者共500人,其中有18名在韩中国留学生获奖,其中就包括一名韩国外国语大学物理学专业优秀毕业生贾悦发博士,据了解该同学在韩外大的导师刘春莉也来自中国,毕业于中国的清华大学,听说今天她也被邀请到了现场。这就是中韩两国学术交流与发展的现实写照,这也是中韩两国未来教育交流与和合作的发展方向。目前,中韩两国教育交流合作发展顺畅,师生往来活跃,中韩两国互为留学人员第一来源国,即便暂时受到疫情影响,但我对中韩两国未来教育的多领域、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充满信心。  

  教育是合作共赢的基础,是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起点。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传染性最强、危害最大的公共卫生危机。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习近平主席强调“病毒无国界。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事实证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唯一正确方向。中韩两国作为东北亚地区负责任的国家,应继续深化中韩两国间的教育合作交流,从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在现实的建设发展中形成共识,夯实睦邻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进而谋求亚洲地区的和平发展环境。解决朝鲜半岛乃至全球矛盾冲突,根本出路在于求同存异、共赢发展。应继续深化中韩两国间的教育合作交流,推动中韩两国人民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推动中韩两国人民增进理解、消除分歧,有助于从中韩历史发展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破解各类现实问题提供有效办法,为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寻求新的动力。  

  建交28年来,中韩两国在政治沟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以及国际舞台等各领域都取得飞跃发展。两国政治关系实现三级跳,已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努力成为实现共同发展、致力地区和平、携手振兴亚洲、促进世界繁荣的“四个伙伴”。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韩双边贸易额近3000亿美元,两国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在对方国家投资兴业、落地生根。中韩地方和民间交流互访活跃频繁,两国人员往来进入1000万人次时代在国际舞台上,中韩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中日韩以及东亚系列合作等多边机制内保持着顺畅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携手维护双方共同利益。因此,中韩两国是互惠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是并肩前行的责任共同体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各位教授、同学们: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知识就是力量,但这力量需要形成充满正能量的思想、化为有益于人民的行动,才能指引我们收获今天,赢得未来。  

  从中文教育方面来讲,应当继往开来,再接再厉。韩国外国语大学作为最受国际学生青睐的知名大学,我希望能在全球范围内“中文热”持续升温的机遇期,在示范孔院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夯实教学基础、继续丰富完善教学服务、继续保障提升教学效果,继续做大做强与中国有关专业,以中文教育为纽带,进一步加强同我国高校和教育机构的互联互通,让中文教育成为韩国外国语大学的知名专业和品牌,为韩国外国语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支撑。  

  从中韩交流合作与交流方面来讲,中国政府主张和平发展,追求合作共赢,基础是文化交融和教育合作。韩国作为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国之一,我希望韩国政府及教育部门能够继续保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保证来韩留学人员培养水平,维护好来之不易的教学声誉,深化交流、务实合作,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学术交流与科研往来,为中韩两国培育更多优秀的高水平人才,服务中韩两国未来的国家建设,为中韩两国世代友好做出应有贡献  

  从中韩两国未来发展来讲,我希望在守护中韩两国抗疫成果的基础上,能够继续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加快经济复苏发展,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增进人民友好情感,继续推动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继续树立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助力双边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为生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