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当局还嫌“花”得不够吗?(2008-1-8)
2008-01-08 00:00

 

 

虚张声势

 

 

    新年第一周,“花”字风行台湾岛。不过,此“花”并非人们常见的那种争奇斗艳、美轮美奂、用以传递友爱的鲜花,而是扁当局制造出来的那些给人带来烦闷、绝望、恐惧的“花之衍生品”——

   

口吐秽言 欲以粗俗取胜

 

最具观赏性的当属陈水扁贡献出来的“像查某人在花”。此“花”究竟为何物?按“扁府”的解释,这是一朵用于攻击蓝营发起的拒领“公投票”运动的“花”,意指“泼妇骂街、无理取闹”;而一些“绿委”的说辞则是闽南语台语的“花”读音“挥”,意为情绪化、吵闹,不按常理出牌。而岛内妇女团体则认定这朵“扁之花”分明是在侮辱女性,粗俗之极。

 

其实,对于扁这样一个为“公投案”过关无所不用其极的、在攻击自己的对手时从不吝啬嘴里秽物的人,此番能够吐出这样一朵“花”,可算是足够“文雅”了。所以,更多的人在看到这朵“花”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要与扁“理论”这样的“花”该不该从那张带着“总统”标签的嘴里被吐出来,蓝营到底有没有资格发出拒领“公投票”的呼吁,没事找事地搞出“公投绑选举”闹剧搅乱选举的是谁,“泼妇骂街、无理取闹”的又是谁……这些跟扁没理讲的问题,而是刚刚结束了一场持续日久、惊悸不断的“领投票方式之争”,离投票已经没有多少日子的这场“立委”选举会不会因为一场拒领“公投票”运动和为此而出现的“扁之花”而迎来新的、更大的乱局?

 

信口雌黄 肉麻竟当有趣

 

没听见南部的地下电台已经开始大肆鼓噪要对拒领“公投票”者“罚款”加“法办”吗?没看到“中选会”的表现越来越像“行政院”的“选务局”,正利用各大报刊向选民发出“公民就要公投”的宣导吗?没见扁当局为了控制选务,不管专业只问颜色,急不可待地将赌名远播、有案在身的人都拉来当起了“主委”吗?没见一些正直的选务人员因为不堪其扰,已经先行“用脚投票”一走了之了吗?

 

上周,扁炮制出的另一朵“花”是他的那篇由“花言巧语”堆砌起来的“花里胡哨”的元旦讲话,死拉硬拽地把防止本土型金融风暴、台湾度过SARS危机、雪山隧道、高铁建设等都算成他任内的政绩,对岛内经济衰退、民生凋敝、贪腐横行闭口不提也就罢了,居然信口开河到把造成台湾M型社会的板子全都打到了台商投资大陆上的地步。而那句语惊四座的“伟大的旅程将告一段落”的自我评价更是让自家人的脸都有些挂不住了。搞“花”搞到这份上,也真是难为他了。

 

“公鸡母鸡” 绿营暗藏杀机

 

可能是觉得留给自己“料理后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现在的扁搞起“花”来基本上是不分内外、不管大小。上周,扁搞出的花招还有:为了给自己在“立委”选举后民进党一旦出现大败的情况下准备一条后路,扁抛出了“公鸡母鸡说”,意思是作为“母鸡”的谢长廷不愿带小鸡,自己作为一个没有承担起民进党在2008年“下蛋”任务的“公鸡”迫不得已由配角成了主角。换句话说,把“立委”选举变成他“一个人的战争”完全是为了“绿色永续”的大局,他的“绿营共主”的位置“不是作假的”。为了提醒人们“他作‘总统’不是作假的”,连101大楼亮灯这种小事也要由他在高雄遥控。更不要说事关自己家人“安危”的财产申报这样的重大事宜了。就算所有人都知道吴淑珍曾收到过一颗价值百万的钻戒又能怎样?我早就把它转赠吴淑珍的老娘了,谁还敢说东西是属于“扁府”的财产?

 

相对于扁搞起“花”来的直来直去,素有“小诸葛”之称的谢长廷的搞“花”动作明显要“含蓄”许多。他不会像陈水扁那样指着民众说“太平洋又没加盖,喜欢大陆就游过去”,他说的是他“不晓得台湾人是‘忠厚’还是‘憨’,为什么要把选票投给国民党?”他不会像扁那样粗俗到用“李莲英的LP”来骂国民党,他只会跟人说“国民党曾经杀过几十万人”、还“把人抓去关、卖党产”……难怪有人会说,现在民进党最令人恐惧的“选战武器”已经不是扁那张“无所不能”恶名远扬的嘴,而是谢长廷那一堆平时藏在嘴里、随时准备咬向对手的牙。

 

花样频出 浑水才能摸鱼

 

说到“花”,人们还会想到一个地方,就是近来没少搞出“花活”的那个所谓的“台湾民主纪念馆”。上周,那里重新对外开放,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除了墙上的一些历史照片能跟“纪念”二字沾上边,其它的巨幅海报、百合花照、纸做的渔舟模型、风筝等,与夜市的民俗礼品杂货店并没什么两样。能够想出以这般“花哨”的方法“纪念民主”,让民众看完就想骂人、就要打架,扁当局搞“花”的水准才真叫“不是作假的”。

 

    与此相关的一条消息是,“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图片竟然出现在了新版的初三教科书里,让人不能不叹服扁当局搞“花”的心情之迫切、花样之繁多。

    面对一群如此搞“花”的政客和一场已经完全失焦的“立委”选举,选民在哀叹之余能做的也只能是离它远点,眼不见心不烦。但是,“高达43%的民众表示对选举毫无兴趣”,看在别人眼里也许是个严重的警讯,对扁当局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喜讯,这样的效果不正是他们一直在追求、最希望看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