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京第十场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1年6月3日)

6月3日,新闻发布会现场。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周鹏 摄
毕海波: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第十场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反华势力以所谓的“强迫劳动”为借口,对新疆进行攻击和抹黑,媒体有很多的关注和这方面的报道。今天我们专门邀请了新疆相关部门负责人、纺织等行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企业员工,跟大家进行交流。下面我们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徐贵相先生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徐贵相:各位媒体记者朋友,欢迎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场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
首先,我介绍一下新疆方面参加今天发布会的人员,他们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伊力江·阿那依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热合满江·达吾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副主席伊力都斯·木拉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努尔力·尤努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刘清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秘书长潘存翔、新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艾尔肯·沙木沙克、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员工艾克拜尔·吐鲁洪。他们几位就新疆的劳动和就业保障等问题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进行交流。
关于所谓新疆存在“强迫劳动”问题,完全是美西方一些反华机构和人员炮制的谎言谬论。大家都看到了,过去举行的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及其他的相关场合,我们已经多次郑重表态,并且进行过揭露,但美西方反华势力执意诬蔑新疆存在“强迫劳动”,并意欲在一些国际场合发起挑衅。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专题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澄清事实、讲明真相,让国际社会看清楚美西方反华势力的卑劣行径。这里,我先强调几点。
第一,什么是“强迫劳动”?20世纪初,世界上一些资本主义强国推行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国家进行大规模、严重的强迫劳动和奴役剥削。在此背景下,国际劳工组织推动各成员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公约。其中,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第29号)第2条第1款将“强迫劳动”定义为:“以任何惩罚相威胁,强迫任何人从事的非本人自愿的一切劳动或服务。”该定义主要包含“以惩罚相威胁”“非自愿性”“对象不限定”三个要素。《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2014年议定书》第1条第3款又进一步明确,以获取劳动力为目的的人口贩运也属于强迫劳动。可见,某些国家、某些组织、某些人主观臆想所谓涉疆“强迫劳动”不仅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有关定义。
第二,新疆是怎么做的?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一贯反对强迫劳动,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强迫劳动,对各种劳动用工领域违法犯罪问题进行深入排查整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依法予以查处。新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坚决防止任何形式的强迫劳动。2020年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对新疆劳动就业的基本状况、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就业意愿、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就业创造美好生活、积极践行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及取得的显著成效作了全面系统阐述。新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响应国际劳工组织倡议,将体面劳动融入有关政策和发展规划,坚决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着力在尊重劳动者意愿、保护劳动者权益、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体现劳动者价值上下功夫,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这样的理念符合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追求。新疆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不断健全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帮助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退役军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最大限度保障劳动者就业权利。新疆坚持把尊重劳动者意愿作为制定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开展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依据,通过定期开展劳动者就业意愿调查,了解劳动者在就业地点、就业岗位、薪酬待遇、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满足个性化需求。
第三,实际成效如何?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让新疆各族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持续就业、长期就业,他们通过劳动就业获得了稳定收入。据不完全统计,在内地转移就业的新疆籍劳动者人均年收入约4万元,与当地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基本相当;在疆内转移就业的劳动者人均年收入约3万元,远高于原来在家务农的收入。各族群众多形式就业,形成了“家家有门路、人人有事干、户户有收入”的喜人场景。
毫无疑问,新疆各族群众在阳光下体面劳动,正在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但美西方一些人却打着人权旗号,恶意炒作所谓新疆存在“强迫劳动”问题,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剥夺新疆各族群众合法的劳动权利,使各族群众处于贫困、封闭、落后之中,从而扰乱新疆稳定发展大局,实现“以疆制华”图谋。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错误之举,必将落得破产。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跟大家交流。
接下来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热合满江·达吾提先生介绍新疆实施劳动就业保障政策的情况。

6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热合满江·达吾提答记者问。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周鹏 摄
热合满江·达吾提:做好劳动就业工作,对于保障各族人民劳动就业权利、发展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中共十八大以来,新疆大力实施就业惠民工程,持续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有效扩大就业容量,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各族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近年来,新疆认真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成为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突出亮点。
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扩大和吸纳就业作为制定社会发展政策和实施重大项目的重要因素,建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区域发展与就业水平协同。2014年至2020年,新疆的劳动就业总人数从1135.24万人增加到1369.08万人,增长20.6%;年均新增城镇就业47万人以上。
二是采取给予就业创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等促进就业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支持城乡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2020年,仅和田地区就发放担保贷款17.08亿元,比2019年增加7.98亿元,共帮助2.62万名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劳动者创业。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的阿迪莱·阿不来提,2018年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后返乡创业,在政府帮扶下开办了一家服装公司,2019年实现产值200多万元,带动了40多名妇女就业。阿勒泰市的吉别克·努尔兰汗,是一名残疾人,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地人社部门安排她参加了创业培训班,并帮助她筹集10万元资金,注册了阿克依额克百货商店,主营哈萨克族刺绣手工艺品,实现月收入6000多元。
三是不断强化基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能力建设,针对贫困家庭劳动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等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为劳动者就业创业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截至2020年底,全疆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市场186家,基层劳动保障站所12853个,当年累计提供各类就业服务2189.5万余人次。2014年至2020年累计帮助37.64万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